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领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共有12310万人,养老保险基金一共发放了49228亿元,通过这个数据得出,退休老人平均每月领养老金3330元。
你看了可能会感到奇怪,3330元的退休金怎么可能养活一家人呢?其实这是平均值,也就是说会有一部分人比这个数字要高,也有一部分人的没这么多,很多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当然属于最低的,大多数人每月也就领1000多元,基本上都在2000以内。那么什么类型的人领的养老金更多呢?毫无疑问,一定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更高。

对于大多数退休职工来说,退休金基本都在两三千之内。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年度总养老金支出为54656亿,其中城镇职工养老金支出51301亿元,居民养老金支出3355亿元,城镇职工参保离退休人员12762万人,而居民养老金实际领取人数为16068万人。
也就是说,城镇职工月养老金平均在4000元左右,而居民月平均养老金则只有208元,而以上只是一个平均数目。在职工4000元的这个平均数字中也存在两极化,那么是否存在有些国企退休人员养老金达到七八千元的这种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职工养老金平均水平都在4k左右,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达到七八千。养老金七八千的人群主要以第三产业人群居多,大多集中在以下行业:1.事业单位或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公务员。2.军队退休干部。3.大型企业高端管理人才。

曾经就有军队退休干部晒出了自己的养老金进账,甚至达到了一万六这样一个“离谱”的水准,加上各种离休费及职业补贴下来甚至有近十万。听起来虽然很吓人但也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数目不仅在退休人群中是非常少有的,就连很多未退休的高端人才都达不到这个水准。
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的职工,由于能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缴费。大部分人的实际工资都会高于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缴费基数。比如自己的工资是每月6000元,当年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是6500元,那么缴费指数就是92.3%,如果本人的实际工资是8000元,缴费基数是6500元,那么缴费指数就是123.08%。

凡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缴纳养老保险的,本人的实际工资越高,缴费指数就会越高,计入个人账户的余额也就是会越高。在同一个地区办理退休,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形下,肯定是在职时的工资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就会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养老金更高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