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险基本概念
1、千万别选错保险
6年前,我的研究生同学小A,听信了某知名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忽悠,给老爸买了“重疾险”,每年缴费2000
去年,他爸得了前列腺癌,小A找保险公司理赔时才发现,一直以来买的都不是“重疾险”,而是带重疾额外额度的“医疗险”
这下,不仅没办法按照“重疾险”赔付,而且她老爸永远也买不了“重疾险”了。。。
所以买保险之前先搞清楚,不同保险的种类和作用
·
2、医疗险,让咱看得起病
因病返贫的事儿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有“医保”了,就不用担心看病的问题了
真实案例: |
医保体系的宗旨是“广覆盖、低保障”,它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
①?报销范围小
国家药品目录上,将药分为3类:
甲类药(641种,医保报销:100%)
乙类药(2219种,医保报销:65%-90%)
丙类药(151523种,医保报销:0%)
医保可报销用药,占市场可售药比例小于2%。
②?报销限额低
为了防止报销资源使用过度集中
各城市对个人医保报销有上限值
一线城市在40-60万之间,二线城市在30-40之间…
·
——?因此,这时就需要「商业医疗险」来补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门诊医疗:一般来说,几百块一年,可以赔几万块,可以报销门诊医疗费。
普通医疗: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百万医疗”,一般也是几百块一年,可以赔几百万,“急诊、住院、放化疗等特殊门诊”可以报;而且还能报销社保外用药、医疗器材这些自费项目。医院只认公立医院普通部。
中端医疗:除了“门诊医疗+普通医疗”的保障外,还可报销公立医院的VIP部、特需部(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一年几千块,可以赔几百万。
高端医疗:上面全包含,能做到医院直付,就是不用你自己掏钱看病再报销,保险公司直接付钱给医院;还可以包含全球医疗服务,几万到几十万一年,可以报销上千万保额。
所以,咱们普通人配置了「百万医疗」,30岁的时候也就300/年,但是赔付额可以达到几百万,这才真的是不会为看病的钱发愁!

·
3、重疾险,帮咱弥补收入的损失
配置了「医疗险」,看病的钱虽然有了,但是生活的开销远不止这些。
一旦咱患病,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可能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比如患了“尿毒症”,需要每周3次去医院做“透析”治疗,还要尽可能多休息,避开高强度工作。这种情况下老板还能给咱发全工资么?
收入一旦有损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的长期债务(比如房贷车贷)怎么办、孩子的抚养费用怎么办、家庭维系的正常开支都会受到影响。这些,「医疗险」都不管报!
而如果配置了「重疾险」,只要得了合同里列出里的大病(比如恶性肿瘤、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符合合同约定,就可以获得保险金
「重疾险」的主要责任包括:“中症、轻症、重症、豁免、其他保障”
轻症:比如 “轻度脑中风”,造成了单肢无法使用的严重程度,为轻症。
中症:比如 “中度脑中风”,造成了双肢无法使用的严重程度,为中症。
重症:比如 “重度脑中风”,造成了四肢无法使用的严重程度,为重症。?豁免:一旦发生“轻、中、重”任何一项理赔,以后所有的保费不用再交了。
其他保障:除了上面几项,还可以附加“癌症二次赔、男/女高发疾病、少儿高发疾病、老年关爱金”等额外叠加赔付的保障内容。
重疾险的主要分类有:
单次赔付:重症只赔一次,陪完合同结束。
分组多次赔付:把所有重症分为4-6个组,每组赔完以后就不能再赔,但是其他组的疾病如果得了还可以赔。
不分组多次赔:每一种病赔过就不能再赔,但是其他病得了还可以赔,赔付概率上比分组多次赔要高。
所以,咱们普通人配置了「重疾险」,可以保障患病后也能正常维持家庭的开支。
·
4、意外险,帮咱转嫁意外风险
「医疗险」和「重疾险」保障的都是跟疾病有关的风险
但是,还有一类风险也围绕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意外”
最常见的就是交通意外、运动受伤、猫抓狗咬等等,这些「意外险」都能赔
「意外险」的主要责任包括:
意外伤害:造成重大伤残,根据“伤残等级”(1-10级),理赔额度不等的现金。?意外医疗:因意外,引起的医疗费用报销。?意外身故:特殊意外,如飞机、火车、轮船意外,可以拿到额外理赔款。
·
5、寿险,留爱去债
「寿险」的作用就两个:
1、当家庭的经济支柱不幸身故后,家庭长期债务(房贷车贷)无法偿还,如果配置了寿险,就能快速还清债务
2、人走后,留下一笔“抚恤金”用于养育孩子和照顾家人的资金,人走了,把爱留下。
「寿险」主要分为两种:
定期寿险:保障到某一个指定年龄。比如30岁的人保到60岁,60岁前去世,就赔钱,60岁后去世不赔。?终身寿险:保障终身,无论是60岁还是100岁,去世就赔钱。
6、配置保险基本原则
保险配置基本原则:先保人,后保财
配置顺序也应该是:医疗险 > 重疾险 > 意外险 > 寿险 > 储蓄险
同时要注意,配置保障类保险的资金不宜过多,不要超过家庭年收入的20%,毕竟家庭现金流在30岁时仍然非常重要

二、医疗险怎么选
1、保证续保是关键
保证续保年限,20年 > 15年 > 6年 > 不保证续保
不保证续保产品中,续保无需审核 > 首次续保无需审核 > 前两次续保无需审核 > 每次都需审核
不保证续保,意味着保险公司可以随时不再承保,
此时被保人需要重新找产品,并进行首次投保的健康告知审核,非常麻烦且容易无法再被承保。
·
2、报销比例别疏忽
如果被保人有社保,那就选择“有社保版”,报销时先从医保账户报销,然后剩余自费部分,通过商业医疗险报销
如果被保人没有社保,那就选择“无社保版”,直接通过商业医疗险报销
因为保险公司在精算成本、利润和定价时,考虑到医保应该报销的比例和金额
因此有社保人群优先通过医保报销,可以减少商业医疗险公司的报销比例
也因此“有社保版”往往比“无社保版”便宜不少
基准线——选择“有社保版”但没有选择医保就医的,报销比例60%,低于该值属于不及格产品
日常生活中,医保卡不一定时时带在身边
如果突发状况进医院,却没有携带医保卡
此时报销的比例变得非常重要。
·
3、免赔额陷阱
正常情况下1万免赔 > 5000免赔 > 0免赔
为什么免赔额是越高越好,不是越低越好吗?
不!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免赔额越低意味着保险公司赔付可能越高,所以保费越高
我们买保险的目的,主要还是转移我们承受不起的那部分风险,比如几百万的看病费用,而几千块的看病费用我们应该都还是能自担的,所以把小风险自担,其实更划算
为什么有的机构会鼓吹“免赔额越低越好”,却闭口不谈保费会随之升高?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
4、外购药和特效药仔细看
要有,因为在癌症治疗中,很多药在医院买不到,只能去药房购买
如果不含外购药,这部分费用是无法报销的
·
5、质子重离子和细胞免疫疗法
质子重离子一个疗程30万,CAR-T一针120万
但是真的有效,如果责任里有,一定要加上,不是所有百万医疗险都包含
·
6、增值服务不加分
比如绿通、在线问诊、家庭护理等等,不重要
因为这些都不会写在合同里,我们最终要求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的底线就是合同
三、重疾险怎么选

1、重疾责任怎么选
(1)赔付次数:多次不分组赔付 > 多次分组赔付 > 1.5次赔 = 单次赔付
多次不分组——
赔付3次 > 赔付2次
无三同 > 有三同
三同条款:
若被保险人因同一疾病原因、同次医疗行为或同次意外伤害导致其同时发生本合同所指的轻度疾病(无论一种或多种)、中度疾病(无论一种或多种)和重大疾病(无论一种或多种),我们仅按其中最严重的一项保险责任进行给付。
举例说明:
张三因患“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申请了第一次赔付,3年后因需要“换肾”,如果是无三同条款的重疾险,就可以按照“重大器官移植”进行赔付;但如果是含三同条款的重疾险,因为“换肾”是由第一次赔付的“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引发的,属于同一疾病原因,就无法赔付。
·
多次分组赔付——
基准为分6组,赔付6次,如低于该值,属于不几个产品
恶性肿瘤单独分组 > 恶性肿瘤+侵蚀性葡萄胎一组 > 其他形式分组
恶性肿瘤是最高发的重症,占所有重症赔付的70%
如恶性肿瘤单独分组,则不会影响其他分组赔付
如恶性肿瘤+侵蚀性葡萄胎一组,因侵蚀性葡萄胎为女性多发疾病,因此对男性被保人无影响
·
(2)赔付比例:基准线——100%
部分产品存在低于100%条款,如“合同生效后前5年赔付80%”,属于不及格产品
多次分组产品有赔付递增情况,如“第1-6次赔付分别是 100%/120%/140%/160%/180%/200%”,不属于加分项
多次不分组产品中,150%+120%的2次赔付产品 > 3次100%赔付产品 > 2次100%赔付 > 轻中重症合并6次赔付
60岁前额外赔 > 70岁后额外赔 > 前10年额外赔 > 30岁前额外赔 > 其他形式额外赔
·
(3)赔付间隔:基准线——多次不分组1年,多次分组180天
2、轻/中症责任怎么选
(1)赔付内容:基准线——28种高发疾病对应轻中症全覆盖
如“48小时昏迷”或“72小时昏迷”缺失,此项不及格
(2)赔付次数:基准线——轻症赔付3次、中症赔付2次
轻中重症合并赔付的,属于不及格产品
轻中症赔付有分组的,属于不及格产品
(3)赔付比例:基准线——轻症30%、中症60%
有产品轻症赔付20%的,中症赔付50%的,属于不及格产品
有按照年龄额外赔付轻症、中症的产品较好
(4)赔付间隔:基准线——无间隔
有赔付间隔90天或更高的,属于不及格产品
(5)疾病条款:
除了“恶性肿瘤——轻度”、“轻度脑中风后遗症”和“轻度急性心肌梗死”外,其他的疾病条款定义各家都有差别,不要对比所有疾病,对比你最关心的疾病定义。
以“原位癌”的定义为例
第1种,最宽松的,确诊即赔
第2种,相对严格,经过积极治疗后即可赔付
第3种,最严格,要经过手术治疗后才能赔付
这一项可以作为参考项,在几个产品都其他方面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决策点
·
3、恶性肿瘤额外赔付责任怎么选
(1)“恶性肿瘤—重度”二次赔付责任
基准线——间隔期3年,赔付100%,1次
如触发状态为“首次发现恶性肿瘤重度,并已赔付重大疾病保险金”的,可能存在无法赔付恶性肿瘤二次赔付风险
如疾病要求状态不完全包含“新发”“复发”“持续”“转移或扩散”的,可能存在无法赔付恶性肿瘤二次赔付风险
(2)“恶性肿瘤—重度”关爱金责任
基准线——间隔期1年,赔付40%,3次
(3)“恶性肿瘤—轻度”二次赔付责任
基准线——间隔期3年,赔付30%,1次
(4)“原位癌”二次赔付责任
基准线——间隔期3年,赔付30%,1次
·
4、其他赔付责任怎么选
(1)“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责任
基准线——间隔期3年,赔付100%,1次
如遇到要求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付时,必须与首次心脑血管疾病赔付相同病症,且不是上一次赔付的延续状态的条款,属于不及格条款
(2)“青少年特定疾病额外赔付”责任
基准线——20种高发青少年疾病覆盖超过80%,赔付额度100%,1次
如遇到18岁或26岁前有效,属于不及格条款
(3)“青少年罕见病额外赔付”责任
罕见病的赔付可能极小,一般赔付比例是200%,不是加分项
(4)“成人特定疾病额外赔付”责任
会分为10种特定的男性部位疾病和10种特定的女性部位疾病,一般赔付比例是100%,不是加分项,看各人需要
(5)“糖尿病额外赔付”责任
特定人群需要,有这类赔付责任的产品较少,需要的同学单独问我
(6)各类住院关爱金
分为普通住院和ICU住院的特别给付金
可能会与重疾、身故责任共用额度
意义不大,不是加分项
(7)前症责任
百年人寿首创,属于比轻症还要更轻的病症赔付,责任很好,但是产品真的很少
(8)重症赔付后还可以赔轻症
没有放在重症里说,因为目前只有极个别产品有这项责任,没有通用性,责任听起来很好,但是实用效果很少,主要在于重症赔付后,同组轻、中症不能赔付。
(9)疾病终末期责任
垃圾责任,不需要
·
5、身故责任怎么选
(1)并不是所有产品都必选身故责任
有些业务员会说,所有终身保障的重疾险都是带身故责任的,其实不是。
别听某些业务员忽悠说带身故责任现金价值高,将来退保还能有一大笔钱。可以假设一下,谁用真正用上这种功能?
(2)身故返还保费还是保额
身故返还保费的实用价值远低于返还保额
(3)注意身故责任免责条款
如果免责条款中没有将身故的免责条款和重疾的免责条款分开,说明条款较为陈旧。
版本较新的条款中,被保人的自伤、遗传病、艾滋病都是可以赔的。
·
6、等待期怎么看
(1)等待时长:基准线——单次赔付、多次分组赔付90天,多次不分组180天
(2)等待期约束:3种类型
第1类最宽松,发现轻、中症不赔,责任继续有效,合同继续有效
第2类次宽松,发现轻、中症不赔,轻、中症整体责任终止
第3类最严格,发现轻、中症不赔,合同终止
·
7、保费豁免责任怎么看
(1)被保人轻、中、重症保费豁免
基本责任,如果作为附加责任或附加险额外加钱,属于不及格产品
(2)投保人豁免
不是所有产品都有该项责任
利用投保人豁免责任,夫妻互保可省下不少保费,但是有风险,想知道的同学可以单独咨询我
·
8、打包销售千万不要
这里指的不是不要和什么两全险捆绑起来
国内某些知名保险公司的保险,重疾险往往是和两全险捆绑销售的,业务员会告诉你“这样有病赔钱,没病也赔钱,划算”“就只有这样的产品,市场上都一样”
这就是在误导销售!
两全险+重疾险是最坑钱的一种形态,千万不要买这样的,一定要买独立责任的重疾险。

四、意外险怎么选
1、意外医疗是关键
其实我们现在每年给自己买的叫做“综合意外险”,“综合意外险”不仅可以保意外身故,最常用的是意外医疗。
所以,知乎那个题主千万别瞎想!
生活中,意外医疗的情况太常见了,猫爪狗咬、摔伤骨折、意外车祸、高空抛物……
简单回忆了一下,10年之内我骨折过两次
可能因为我是男孩子,比较调皮,但绝对不是“脆骨症”啊
两次的医疗支出大概是接近2万。
意外医疗主要看几个方面:
报销限制:门诊+住院 > 纯住院
报销范围:无限制 > 社保范围内
未用社保:基准线——80%
报销额度:越高越好
免赔额:最好为0
报销时段:基准线——发生意外180天内产生的费用
·
2、意外身故
一般来说意外身故的赔偿金额控制与家庭长期巨额债务要匹配,这样防止万一人没了,债务会把家庭拖垮的情况。
但是要注意,猝死不算意外身故!
因为“意外”的定义原则是: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
猝死往往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所以不算“非疾病的”,也不算“外来的”
(1)如果某人摔倒,引发了脑溢血导致身故的赔不赔呢?
不赔!
(2)如果某人不小心摔倒,正好头磕在刀上死亡赔不赔呢?
赔!
所以意外身故赔不赔还要看相关部门的鉴定结果和死亡报告。
·
3、意外伤残
根据《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 JR/T 0083—2013的规定,意外伤残需要依据要求去当地合法的司法鉴定机构申请鉴定,伤残等级一共被划分为10个等级。
一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劳动能力、意识消失、活动受到限制只能卧床。
二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无法工作,只能在床上或轮椅上活动。
三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不能自己单独生活,需要人监护,日常活动只能在室内。
四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日常生活受到限制,需要别人帮助,工作受到限制,各种活动受限。
五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日常生活部分受限,只能在就近区域进行活动,能够工作但是需要减轻工作。
六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日常生活部分受限,但是能部分代偿,少数情况需要他人帮助,不能继续原来的工作。
七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的日常生活严重受限,但是短暂活动不受到限制,需要缩短工作时间。
八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部分受到限制,可以继续工作,但是远距离流动受限。
九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的日常生活大部分受到限制,工作能力下降。
十级伤残评定标准:被保险人的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工作能力部分受到限制。
根据伤残等级不同,赔付比例不同,1级赔付100%,2级赔付90%,以此类推,10级赔付10%
·
4、其他责任
住院津贴/ICU津贴:根据住院天数,给付的保险金
猝死保险金:因为猝死不算意外身故,所以有些意外险对猝死做了单独的保险金赔付责任
疫苗接种意外:因为接种疫苗产生的意外医疗事故和因为接种了假疫苗导致的意外事故的赔偿
新冠保险金:感染新冠或因为新冠身故而赔付的保险金
·
5、投保告知
意外险的健康告知中一般会问及是否已经患有一些重症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原因自己想,(参见《全民目击》中)。
意外险对职业告知也会比较严格,一般的户外作业、危险作业是不承保的。例如:消防员、渔业工作、伐木工、装运工人、坑道作业工作、油井工作等
五、定期寿险怎么选
1、有猝死额外赔的定寿
定寿的身故责任描述一般是意外+非意外,逻辑学上这就是全集,所以即便是猝死责任也是可以赔的(如果免责条款里有明确不赔的产品除外)
但有些定寿产品,对猝死有额外赔付的责任,比如身故赔偿500万,猝死还能追加赔偿250万。
某些特定职业是可以考虑这种产品的。
·
2、减额定寿更适合有房贷的家庭
很多家庭购买定寿,是为了防止人突然离世,家里长达20、30年的房贷失去还款来源,人财两空。
减额定寿就非常适合这一场景,随着时间的变化,房贷逐步被还清,定寿保障作用的边际价值在缩小
而且,减额定寿的保费是比传统定寿要低不少的。
·
3、带返还的不要买
很多人在看了定寿的条款开始犹豫,如果到了年龄没死,这钱不就白花了么
然后业务员就说,有一种带返还的定寿,如果到时候人还健在,还能返还保费
你一听,这个好啊,还能看到回头钱,于是一心动就掉坑里了
带返还的定寿,都是两全性质,甚至本身就是两全险
两全险,听起来是生也赔钱,死也赔钱,生死两全,其实玩的都是数字游戏
30岁的张先生 |
所以带返还型的定寿都是捆绑销售的保险,其实是又坑了你一把。
那难道我们自己算不出来么?
对,算不出来!因为这类保险的销售员往往不会给你6万和9万两种保险的对比。
所以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失误
·
4、双人型定寿一定要想清楚
有一类产品定寿,双被保人,也就是夫妻双方,保费么有更贵,而其中任何一个人身故,都可以豁免保费,万一两人同时身故,可以多赔好几倍!
看起来是不是很不错?
需要看清楚两个问题:
(1)是不是真的两个人都需要买定寿?
如果家庭结构是一个人挣钱,一个人打理家庭,那负责打理家庭的如果意外身故,其实对家庭的经济来说没有造成太多负担,本来就不是必选定寿,如果买了这种产品实际上强制买了一个不需要的保险。
(2)是不是真的两个人会永远在一起?
保单是属于投保人的,万一将来两人分开,这种捆绑两人利益的保险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六、实际投保案例
(以下都是我真实的客户,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我用了化名)
徐先生
25岁,大学刚毕业2年,人力资源专业,现在在南京一家外贸企业。
每月工资6500元,自己的日常开销比较少,但是还要交2500元的房租。
他的要求就是便宜,不要身故,不考虑多次赔付,其他都不考虑。
因此我给他的建议是在「超级玛丽7」、「达尔文6」、「达尔文7」之间选一
最终他选择了「达尔文6」号,附加了一个癌症无限次赔。
·
章阿姨
重庆人,52岁,想给自己刚满20岁的儿子买一份重疾险。
因为自己和老公身体都不是太好,因此想给儿子早一点保障起来。
她的要求是多次赔付,考虑癌症二次赔,不带身故责任,不要线上产品。
因此我给她的建议是「金葫芦初现版」,但投保前才被告知孩子年轻时曾患有轻度抑郁症,最后产品换成了「超越1号」,这样既往症是轻度抑郁症也无妨。
·
王先生
湖南人,28岁,目前在上海“拼夕夕”做Java开发工作,年收入50万,想给自己配置一款重疾险。
但是因为还没确定自己将来5年是在上海买房还是回湖南老家,因此手上需要存一笔钱
他的要求是价格适中,线上和线下产品都可以,但是条款不能有硬伤,多次赔付,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怕自己被产品经理逼的太急),身故带不带都可以。
因此我给他推荐的是「恒家保」。
同时他手上的钱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一定收益,因此我又推荐了「永续我爱」,趸交了130万,第二年回本,将来如果要用钱随时退保,如果不用,利率跑赢市面上所有银行定期。
·
胡小姐
今年20岁,护士,来找我买重疾险的时候显得很着急。
一问才知道因为父亲刚被确诊了食道癌,而父亲家族的兄弟姐妹也都得过癌症,有的已经离世。
她的要求就是能保就行,核保宽松,没有坑。
但是我问询了她的体况后才发现,她患有心脏瓣膜疾病,而且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的是先天性。
没有重疾险可以选,没有医疗险可以选。
因此我给她的建议是,「平安终身防癌险」+当地惠民保
·
顾总
在北京某公司是中层管理,家庭年收入100万,给全家投保,有些微体况
他的要求是,大公司,核保宽松,赔付要顺畅,重症多次赔付,癌症二次赔,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含身故。他和爱人各150万保额,孩子100万
因此我给他的建议是,「欣享人生D」+「御享颐生」+「新康健一生」
·
每个人买保险都会有自己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七、买保险必须要注意的5个坑
第1个坑:什么都不问,上来就推荐产品
很多保险对体况、职业要求非常严格
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状况对保险的需求也完全不一样
如果不搞清楚被保人的情况,直接推产品的,一定是不负责任的业务员
·
第2个坑:说保险公司不怕倒,看产品条款最重要
“赔付”是购买保险的核心,我们是为了赔,而不是为了买
保险公司不赔,并不是因为保险公司倒闭(这完全是偷换概念)
往往是因为保险公司因为自身运营的原因,赔付就是很差,有兴趣的可以专门去看我主页里的案例,不同保险公司的赔付态度真的是天差地别
·
第3个坑:性价比的坑
这种坑和上一条很类似,就是告诉你某一款产品性价比很高
而所谓的性价比实际上只有价格,没有性能,所以性价比无从谈起
真正的性价比是看服务质量怎么样
什么叫服务质量,就是有咨询能相应,有询问能回复,有异议能讨论,需要的时候能找的到人,我从业这么多年,哪些公司服务好,哪些功能服务差,我就不点名了,只能告诉你,差别是天上地下。
·
第4个坑:捆绑销售的坑
给你说,产品都是这样,这个不能单独买,那两个组合在一起好
实际上都是套路,要么就是自己产品不全,要么就是存心做高保费
·
第5个坑:推荐产品只说好话,不说问题
实话实说,每个产品都有瑕疵,无一例外
但是在给客户推荐的时候,有些业务员只说产品好在哪儿,不说产品的瑕疵在哪儿,客户看不懂条款,稀里糊涂买了。
回头一看,这也不对,那也不赔,这是最大的坑!!

八、总结
看到这里,你已经比身边绝大多数朋友更懂保险了,甚至比很多保险业务员更专业。
千万别把卖保险当成心理安慰,真用到时,“管用”才是最重要的。
选保险时多花点心思,绝对比理赔时多操心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