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域之间差距较大,造成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出现了很多劳务输出大省和外来人口多的省份。由于跨省流动人口中有不少退休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其参保医保是在户口所在地,跨省异地就医需求极大;为了更好的方便这些跨省流动人口的就医需求。在去年中旬的时候,国家医疗保障局和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医保部门要在2022年12月底前将政策调整至跟国家政策相衔接。所以,今年的1月1号起,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就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包括直接结算范围、备案方式、备案渠道、备案材料、报销比例等等。

跨省临时外出人员就医可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四类人员:1、异地安置退休人员;2、异地长期居住人员;3常驻异地工作人员;4.异地转诊就医人员。现在变为只有两大类了:一、跨省长期居住人员;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新增了一部分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最明显的不同就是这两大类的报销比例很不同,其中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是按照参保地的报销比例报销的,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是按照参保地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再下降10%的比例报销的。
省外一级医院 |
省外二级医院 |
省外三级医院 |
||
跨省长期居住人员 |
90% |
80% |
60% |
起付线分别为100/400/600 |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
50% |
50% |
50% |
起付线均为600元 |
上述表格为现阶段江西的居民医疗保险使用两种备案方式的报销比例差别,在省外的一级医疗机构,其报销比例最高能相差40%;而且起付线也相差500元;如果在省外一级医疗机构就医费用1万元,报销金额就相差4000元以上。

跨省异地就医变得更为便捷: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还有一些地方医保局的微信公众号,参保地的医保经办窗口都可以备案,现在是自助备案,办理后立即生效,无需审核。现在备案是备案在就医地所在统筹地区,如备案在北京,则北京范围内所有跨省联网的医疗机构都能享受到住院、门诊的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还支持用电子医保凭证直接结算,有些人外出工作或者旅游没有携带社会保障卡的,就可以用完完全全用手机办理好所有业务了。
两种不同的备案方式,其有效期也不同,一般来说跨省异地就医长期居住人员是长期有效的,没有就医次数限制,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有效期内可以多次就诊,以前是备案一次只能结算一次,现在取消了这种限制。最主要的是跨省异地就医长期居住人员是能够双向享受待遇的,比如说江西参保人长期居住在北京,选择了跨省异地就医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中途回来江西,发生了医疗费用,不需要取消备案,能够直接在江西报销。

有些急诊就医人员来不及“备案”的急诊抢救费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相当于已经备案,不需要另外提交备案材料。有些人员在住院之前没有备案的,住院后也可以申请备案,只要说明住院日期即可,备案时可以把开始日期提前。以前的时候,为了基金安全,外伤费用一般不允许备案,现在也放开了,将无第三方责任的外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还有一点,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没有及时结算的,可以带回参保地报销,也要备案一下,能够提高报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