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这个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彻底弄懂养老保险的发放方式-说白了就是退休了能拿多少钱。
大家之所以搞不懂这个主要还是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然后又是一些专业名词。
计算公式:
每月领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从公式我们发现他是分两部分发放: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这里只要搞清楚计发月数是什么就行了,计发月数和退休年龄挂钩(每个人实际退休时的年龄不一样,有人60岁,有人55岁等等),这里有个参考:
60岁、55岁和50岁计发月数分别为139、170和195个月。
大体理解为:自己缴的钱按月返还给你,退休越早,返回的越慢,退休的越晚,返回的越快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这里就比较复杂,也只能说是给大家估算下,分析下哪些东西影响到到手的钱。
1、退休时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应该都懂,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平均工资
2、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比较难理解,即使列出公式一般人也算不出来。大家可以这样想:我们平时每个月缴纳社保(含养老)是有个基数的,个人的是这个基数*8%,公司缴纳20%;如果平时这个基数很高则缴费指数就高。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平时的这个基数的最终换算的。说白了就是:平时交的多,政府就补贴的多。
3、缴费年限,很好理解,一共交了多少年
大体理解为:这一部分是政府补贴的,平时缴的多,缴的时间长,后面就领的多。
按照缴费基数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这个缴费指数应该是0.6到3之间,也有说没有上下限的(不知道可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估算示例:
某城镇职工,每月缴500,缴纳20年,共缴费:12W;
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这里假设为1(不准,但是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
退休时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假设5000(这里大家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估测);
则每月可领取:
每月领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
退休时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120000*139)+(5000*(1+1)÷2×20×1%)
=863 + 1000
=1863
总结
退休能领的钱分两部分:自己缴的和政府补贴的。平时缴的多政府补贴得多。把握这两个原则就可以了,其他的想太多没什么太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