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年限,或其他原因导致固定资产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报废处理的情况。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由于多种原因会存在固定资产直接废置,也就是,既没有残料价值,也没有变价收入。那么,固定资产报废没有收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因报废毁损等原因而终止确认的,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损益,其产生的利益或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企业在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因报废或毁损而处置固定资产,且无收入时,其会计处理的基本步骤为:
一是报废固定资产转入清理。企业报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余额,借记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算,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二是报废固定资产发生的清理费用。报废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分别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三是报废固定资产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需要计算报废固定资产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并冲减固定资产清理支出,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四是报废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当企业报废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损失时,借记“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报废”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当企业报废固定资产产生的净利得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没有变价收入或残值收入,则不需要计算和缴纳增值税等附加税费,但企业需要根据报废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在计算和缴纳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时,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或在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扣除。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管理固定资产认购、采购、仓储、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直至报废。
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复杂。由于审计部门按一定比例批准用户报废固定资产,未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在第二次申请报废时必须重复一系列报废程序,也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报废是指固定资产由于长期有形磨损,达到规定使用寿命,不能修复和继续使用;由于技术改进的无形磨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原固定资产。那么,如何处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呢?
固定资产报废申请条件:
1.取消报废固定资产的原价值和折旧金额。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取的折旧金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 2.结转剩余材料的价值和价格变化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账户,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3.支付清理费用。根据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4.结转清理后的净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