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对所实现利润总额以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那么财务人该如何对利润分配进行账务处理呢?
一、什么是任意盈余公积?
想要做好利润分配账务处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各种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是指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
任意盈余公积是指股份制企业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的决议,从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其提取金额与用途由公司自行决定。
总的来说,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为10%,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由公司自行决定。

二、连续2年持续盈利的账务处理方法
【案例1】
小A公司今年年初未分配利润700万元,本年实现税后净利润2 400万元。任意盈余公积提取比例8%。可供分配的利润由董事会提出分配方案,经股东会批准后,未分配利润由所有者权益转为负债。最终,公司股东会批准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800万元。则,会计分录编制如下(以下所有单位为“万元”):
净利润转利润分配
借:本年利润 2 400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2 400
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432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40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192
温馨提示:这里可以计算出,公司向投资者可分配的利润为:700+1 968=2 668(万元),只是公司股东会批准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为800万元。
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800
贷:应付股息 800
法定盈余公积:按国家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10%作为盈余公积;当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不再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股份制企业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的决议,从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其提取的金额与用途由公司自行决定。
首先,从定义上可以看出,两者计提方式是不同的,法定盈余公积是按照法律条文进行计算;而任意盈余公积则是股东商量着来的。
其次,用途的区别:
法定盈余公积的用途:
1、弥补公司亏损;
2、扩大公司的生产经营;
3、转增公司资本;
4、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任意盈余公积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扩大再生产。
法定盈余公积更多地考虑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障了集体的最大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自由发展;任意盈余则相对于更加的自主,可以自由约定计提方案,还可以自主地分配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