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产根据它的用途一般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盈利目的而持有的实际盈利的资产,而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职业发展计划和开展经营活动所拥有和使用的资产,以及不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老企业的资产。
资产根据它的用途一般可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盈利目的而持有的实际盈利的资产,而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职业发展计划和开展经营活动所拥有和使用的资产,以及不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老企业的资产。今天主要来介绍一下经营性资产的具体科目以及它和非经营性资产之间的区别。
相对于金融资产来说,经营资产是指参与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资产。如货币、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金融资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都是人们拥有生产经营资产和分享收入的保证。一般分为:固定收益证券,股权证券和衍生产品,证券融资过程中涉及的资产或投资过程中产生的盈余资金业务活动是金融资产(一般来说,此类资产与利息费用/收入直接相关)。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金融资产;经营性资产的具体科目都是属于我们日常生活经营中的资产。

从会计科目上来看,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除融资存款如承兑汇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除企业间拆借)、存货、长期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材料和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而非经营性资产是指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幼儿园、学校、招待所等未经房改的纯福利设施。
对于母公司而言,正常情况下:经营资产=总资产-投资资产-递延资产项目,其中:投资性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账款抵减部分+其他应收款抵减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经营性资产的具体科目除了上述科目以外,股权长期投资也是一项经营性资产,因为它的目的是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经营资产在事业单位表现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表现为一些纯福利设施,而为了企业正常运作,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非经营性资产也可以转化为经营性资产。
经营资产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经营负债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