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小规模纳税人
通常都听到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那么什么是小规模纳税人呢?是怎么定义和区分的,有何特征呢!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所称会计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从事普通的货物销售公司,并且一年销售额在80万以下,就是小规模纳税人。
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如果企业的经营范围是一般货物的销售,并且没有特意去国税上门申请为一般纳税人,待公司注册成立后,国税自动认定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
三、小规模纳税人有什么好处?
财务工作中,你是否遇到焦头烂额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呢?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税率低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为3%,对于刚刚成立的企业来说,如果客户没有特别要求,要开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3%的税率对于企业就比较合算,纳税额较少,例如一张发票不含税价格为100元,对于小规模只需缴纳100*3%=3元的增值税就可以了。
2、灵活性更强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随时申请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同时税率由3%增长为17%,但一旦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就永远无法变更为小规模纳税人。
3、变通性大
若客户一定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可向国税申请,由国税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3%,同时该发票,客户可抵扣3%的税。若小规模经常国税代开,待公司业务壮大后,可直接申请为一般纳税人。
四、小规模纳税人特别关注
1、小规模商业企业,一年销售额超过80万后,国税强制性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同时税率由3%增长为17%。
2、小规模工业企业,一年销售额超过50万后,国税强制性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同时税额由3%增长为17%。
我们平常所说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这两个说法其实是营改增之后的产物,以前的营业税是没有这个区分的。
按照税务局最新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并且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三大对象(销项、进项和应纳税额),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反之,则为一般纳税人。
那么,上述提到的年销售额500万是如何确定的呢?
这个年销售额500万是按照连续12个月或者四个季度的销售总额流动计算的,比如说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这12个月企业的总销售额为400万,那么就可以继续保持小规模纳税人;但如果今年5月份的业绩不错,导致从去年6月到今年5月这12个月的总销售额超过了500万,那么这时候就应该去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下面我就来讲一下什么小规模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所称会计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小规模的认定标准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全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2.对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4.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