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侵权案件处理规定(最新法律解读)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各类侵权案件也层出不穷,给电商平台、卖家以及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为了规范跨境电商行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相关部门在今年9月发布了《跨境电商侵权责任认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跨境电商侵权案件的处理程序和责任认定标准。
一、案件受理程序
根据《规定》,跨境电商侵权案件可以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投诉,也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对于直接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申诉的案件,平台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对申诉进行审核,并告知投诉人申诉结果。如果投诉人不满意结果,可以在5个工作日内向电商平台提出复审申请,平台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审并告知结果。
对于被告的信息(如店铺名称、联系方式等)不真实、无法联系等情况,电商平台有义务为投诉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二、侵权责任认定标准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侵权行为,例如假冒商品、盗用店铺名、抄袭设计、不当销售宣传等。如何判断哪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已成为案件处理中的关键问题。根据《规定》,对于跨境电商侵权行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责任认定:
(一)投诉人举证责任
如果投诉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或者提供的证据不充分、不真实,那么投诉人应当承担相关的责任。
(二)被告承担倒置责任
如果投诉人能够证明被告存在侵权行为,但并不能确定具体造成的损失或者难以确定造成的损失数额,那么《规定》规定被告应当承担倒置责任。被告必须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或者与侵权行为无直接关系,否则需要承担全部或者部分损失赔偿责任。
(三)被告承担全责
如果投诉人可以证明被告存在侵权行为并且造成了实际损失,那么被告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三、侵权损失的计算和赔偿
对于跨境电商侵权案件,如何合理地计算损失数额,以及如何进行赔偿,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规定》明确了以下两种计算方式:
(一)依据商品销售价格计算赔偿金额
如果侵权商品已经成交且有对应的销售价格,那么被告应当根据该价格计算赔偿金额。如果侵权商品尚未成交或者不具备销售价格,那么可以参照类似商品价格计算赔偿金额。
(二)依据消费者损失计算赔偿金额
如果消费者因为被告的侵权行为造成了实际损失,那么可以根据该损失的数额计算赔偿金额。例如,如果被告卖出了假冒商品,造成消费者买到不符合标准的商品,那么可以根据消费者购买原价和实际价差计算赔偿金额。
总的来说,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规定也在逐步完善。对于电商平台、卖家以及消费者而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侵权案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才能在健康有序的跨境电商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