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究竟是什么?EPR跟欧代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EPR全称为Einstein-Podolsky-Rosen,是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三人在1935年提出的一个被称为“量子纠缠”的现象。简单来说,EPR实验是一种演示量子力学中信息非局域性的实验。
在EPR实验中,两个粒子(例如,电子)被发射出去,它们的状态是纠缠在一起的。这意味着,这两个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纵使它们被分开了很远的距离,它们的状态仍然是相关的。
当一个粒子被测量时,它的状态会瞬间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甚至改变它的状态,而这一现象是瞬间的,没有任何延迟。这种信息传递速度似乎是超越了光速的极限,这就是所谓的“非局域性”。
这个实验在量子力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揭示了量子纠缠的现象,并引发了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也被认为是可实现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基础。
那么EPR实验与欧代又有什么关系呢?
欧代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了著名的矩阵力学,创立了量子力学的算符形式。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一同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成果之一。欧代在20世纪30年代也参与了对量子纠缠相关的研究,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重要贡献,如证明了不同的量子态间无法切换等。
EPR实验与欧代的贡献共同证明了量子力学中存在着非常规的现象,如量子纠缠、不确定性原理、测量的量子效应等。这些发现推动了物理学的进展,引发了对哲学和科学的深入反思。
总的来说,EPR实验是现代物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揭示了量子纠缠的奇妙世界,欧代等科学家在其研究中进一步探索了这一现象,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和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