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在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医疗费是有一定讲究的,操作的好完全可以实现多报销少自费的愿望。
以下五点如果你能做到其中一个或多个,就一定能多报的:

1.尽量去基层医疗机构看病
我们日常发生的小病(比如感冒、咳嗽、拉肚子等等),无需到大医院去,既不方便,报销又少。最好就近到基层卫生所或社区卫生医疗中心看病,这样既方便,看病的人又少,关键是可以多报医疗费,因为普通门诊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要高出正规医院5-15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一些大病和慢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尿毒症血液透析、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简称“慢特病”),不一定需要住院,如果病情稳定且需要长期治疗的,尽量选择通过门诊“慢特病”进行长期治疗非常划算又方便。因为门诊“慢特病”的报销比例要大大高于普通门诊的。
拿合肥为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在50%-65%区间,而门诊“慢特病”在90%-97%区间;居民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是60%,而门诊“慢特病”达到75%-90%。
不过,门诊“慢特病”需要办理认定手续,一旦认定通过,即可长期享受门诊“慢特病”报销标准。

因为医保断缴后,医保待遇将会受到影响的。按照职工医保规定,断缴次月就不能报销医疗费,之后即使再缴费,一般都要等3-6个月后才允许重新开始报销,如果正好在此期间生病,就无法报销了。

4.选择定点医院看病
正常情况下,非定点医院是不能报销医疗费的,除非特殊情况,比如危重病情需要就近急救的。
所以,看病一定要注意选择到医保明确的定点医院,否则吃亏就晚了。

5.使用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我们住院报销,经常会出现实际报销比例低于医保规定的报销比例,比如医保规定报销比例为90%,但实际报销比例往往都会低于这个比例的,这个情况实际上就是因为住院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医保目录外的药品,而目录外的药品按规定就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所以造成医保整体报销比例下降的假象。
只有全部使用的都是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才能够享受到规定的报销比例。
当然,对于个人来说,很少有人知道哪些药品属于医保目录内的,所以,还是建议在开药的时候可以有意提醒下医生,功能疗效差别不大的,完全可以让医生开具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这样就可以多报避免不必要的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