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经常会说借方和贷方,在会计学上,也会经常出现这两个词,这是学习会计最基本的一个常识,小编总结了一下内容供会计新手和普通老百姓学习,方便理解。
其实借”和“贷”只是会计学中借贷记账法中抽象的记账符号,其中借方表示资产方的增加或负债方的减少,对应的就是贷方,这样看还是太复杂,通俗来讲就是“借”就是表示收入,“贷”表示付出,支出。“贷方是钱的来源,借方是钱的使用。
那会计学中分为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利润等这几大类的科目,具体怎么样才算是借方,怎么样才算是贷方,这也是很有学问的。对于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减少记在贷方;而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如应付款、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增加记在贷方,反之减少记在借方。
在会计的借贷记账法里是有一句口诀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用公式来表示就是“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所以大家要注意的是:“借方=贷方”,也就是说在任何交易中,借贷方内容都要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中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并且借方金额跟贷方金额一定是相等的。
会计中的借和贷只是个记账符号,要想记住借贷的使用首先要记住资产负债表就可以了。在会计中,借方表示增加,货方表示减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做账时如果有增加项,就一定要有减少项,否则账就做不平。资产、费用、成本类,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减少记在借方,增加记在借方。
简单来说,借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资金的收入;贷方可以理解为资金的支出;比如去银行办理贷款,银行就是贷方,申请人就是借方;除了银行可以借贷,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途径可以借贷。比如第三方贷款机构、民间借贷等。
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注意会计科目分类
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
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
少贷方表增加
报表方面和试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以上就是中公财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会计中借方和贷方是什么意思?相关问题解答。
现在你知道借方和贷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了吗?